“雨露乡村美育计划”2025暑期夏令营圆满收官 三地联动点亮乡村美育新篇章

发布者:薛皓洁发布时间:2025-09-07浏览次数:12

近日,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组织的雨露乡村美育计划实践团队圆满完成2025年暑期夏令营活动。该团队于7月15日至28日期间,分赴云南省红河州江西省吉安市湖南省郴州市三地村小学,开展以美育为主线的多元化夏令营教学,通过校地联动、课程创新与文化传承,积极探索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美育路径。

作为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重点团队及校级示范项目,本次夏令营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美育工作部署,依托高校专业资源,为乡村儿童量身打造融合艺术、非遗、普通话推广等元素的优质课程体系,有效弥补乡村学校美育资源不足,拓宽学生成长视野。



因地制宜,构建特色美育课程新模式

针对乡村美育存在的资源薄弱、形式单一等问题,团队深入三地调研,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开发出兼具地域特色与教育内涵的美育课程。

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小新街中心小学,团队依托哈尼梯田文化资源,开设“民族艺术工作坊”,带领学生绘制民族图腾面具、编排特色民族舞蹈、体验非遗蓝染制作工艺,深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


在江西省吉安市曲濑镇中心小学,团队秉持“艺术生活化”育人理念,开设自然美育系列课程,引导学生利用柚子皮、麻绳、报纸等废旧材料进行手工艺创作,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艺术实践,实现了美育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笆篱中心小学,团队聚焦湖湘非遗文化传承,开设“非遗技艺体验营”,指导学生完成扎染创作和舞狮表演,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情感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


各分队积极响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将普通话诵读、规范汉字书写等训练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显著增强了乡村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三方联动,实现教育双向赋能

团队深入践行“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着力构建“高校-地方-家庭”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形成美育推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可持续路径。团队与地方教育部门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乡村美育实践基地”,并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微讲座及《家庭美育指导手册》的推广,为乡村家庭提供可操作的美育活动方案,助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审美感知和艺术创造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团队采用“调研—教学—反馈”闭环管理机制,确保美育课程精准对接地方文化与教育需求。云南分队通过入户家访调研家长美育认知情况,动态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江西分队开展美术疗愈活动,助力留守儿童情感表达;湖南分队组织趣味运动会,促进美育与体育深度融合,助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一动态调整机制有效提升了美育课程的适应性与实效性,切实体现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理念。


持续赋能,扩大优质美育资源覆盖面

本期夏令营累计开展专题课程80余课时,指导学生创作艺术作品300余件,举办成果展6场,受益学生450人次。项目不仅助力乡村儿童全面成长,也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实践锻炼、服务基层的重要平台。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薛皓洁表示:“‘雨露乡村美育计划’是我院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与美育浸润行动的具体实践。我们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美育资源下沉,为乡村振兴和地方教育发展贡献江苏高校的智慧和力量。当前,团队正在积极推进‘乡村美育云课堂’建设,计划通过线上直播、双师课堂等形式,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乡村儿童享受到优质美育资源。”

据悉,“雨露乡村美育计划”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生自发组织成立,自2019年起持续开展乡村美育公益服务,团队依托专业优势,融合地方文化、美术治疗、环保创新等主题,有效提升乡村儿童艺术素养与文化认同,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该项目已成为江苏省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体现了江苏教育系统在推进乡村美育建设中的责任担当和创新实践。文、图/雨露乡村美育计划团队 编辑/林敏 审核/朱思思 薛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