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际合作,共筑艺术疗愈新生态——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赴长沙开展特殊教育美术课程专项调研

发布者:薛皓洁发布时间:2025-05-20浏览次数:26


为深入了解特殊学校培智学生艺术学习现状,进一步推动美术治疗数字化课程建设及“美小圈”智慧教学平台研发工作,515日至16日,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敏带领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陈杰、美术学(师范)专业教师张潇,先后前往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望城校区)、浏阳市特殊教育学校、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思远小学开展专题调研交流。



调研期间,李敏副院长一行与各校校长、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培智学生艺术教育的现状、教学难点及特色经验。在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望城校区),党委副书记、校长王磊重点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育人目标,学生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礼分享了以“生命多彩”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该校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与生态化教学场景的创设,为特殊学生提供沉浸式艺术学习体验为调研组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美育课程建设参考。



在浏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双方围绕“培智学生美育工作实践与探索”展开深入交流。该校美术教师罗文辉凭借20余年特殊教育经验,分享了如何通过美术教学激发学生潜能、改善情绪行为的生动案例;美术教师王文华则展示了其针对学生特点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与教具,其创新设计与细致入微的教学态度获得调研组高度评价。李敏副院长表示,这些一线教学智慧为美术治疗数字化课程开发提供了重要实践依据。



调研组最后一站来到长塘里思远小学,这所普特融合学校协同育人模式探索艺术教育的多元路径。座谈会上,该校美术教师白文兵系统汇报了该校特色“番茄美育课程”体系:特教班课程注重分层化教学与差异化教学,从基础感知到创意表达层层递进;融合班课程注重特需生融合教学,开发了多种普特协作活动;此外,学校还通过社团课程与校际融合活动搭建共育平台。调研组认为,该校“分层设计、双向融合”的课程框架,为智慧教学平台的功能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调研中,学院团队与三校美术教师围绕美术治疗数字化课程合作开发及“美小圈”智慧教学平台共建展开专题研讨。李敏副院长强调,学院将立足特殊教育实际需求,整合各校特色经验,推动美术治疗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研发适配不同学段、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助力培智学生潜能开发与身心成长。

据悉,美术与设计学院成立专项调研组,下一步将梳理调研中采集的教学案例、校本资源及技术需求,加速“美小圈”平台的功能研发与课程资源库建设,力争为特殊教育美术教学提供更科学、精准的数字化支持。文图/张潇 编辑/陈卓雅 审核/李敏 薛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