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笔绘新章,美育启未来——美术与设计学院创新开展馆校协同美育实践

发布者:薛皓洁发布时间:2025-03-17浏览次数:14


2025316日,在春日暖阳中,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联合雨花美术馆打造“我在美术馆上美术课”特色美育课程。李敏副院长带领来自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等校的15名少先队员,与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完成了一场沉浸式艺术探索之旅,生动践行校地协同育人新范式。



本次活动以“多维艺术启蒙”为设计理念,构建“赏析-解构-创造-对话”四位一体的教学闭环。在“经典浸润”环节,李敏副院长以策展人视角导览“以美筑梦”儿童图画书创作100作品展,斑斓的作品犹如打开的艺术万花筒,孩子们在《父亲的月光》冷色调的忧郁叙事与《雪孩子》暖色系的温情表达中,直观感知色彩语言的情感密码。

进入“故事工坊”阶段,创作环节突破传统课堂范式,打造“美术馆里的移动画室”。大学生志愿者与少先队员结成艺术伙伴,在展览现场自由选取创作点位。美术学(师范)专业吴昱同学指导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的崇芷晔小朋友时,巧妙引导其将展览中的抽象元素融入创作,并鼓励孩子“艺术表达没有标准答案,你笔下的每道痕迹都是独特的生命律动。”

本次馆校联动实践,通过构建专业艺术场馆与基础教育的深度对话,成功打造出“三维美育空间”。200余件经典图画书创作作品构成审美认知基础,专业教师的学术解读搭建理论支架,创作实践环节实现知识迁移。正如李敏副院长总结所言:“当美术馆变成教室,艺术史化作教材,艺术家作品成为教具,美育才能真正抵达心灵。”


美术与设计学院将持续推进“我在美术馆上美术课”系列美育活动,计划联合全市30余所中小学建立美育共同体,将本次创新模式提炼为可复制的教学方案。这项实践不仅响应新时代“五育融合”的教育战略,更开创了高校赋能基础教育的新路径,为艺术教育社会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文/吴仪 图/龚秀芝 编辑/陈卓雅 审核/李敏 薛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