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博爱美苑大讲坛”第二讲:崔树强教授《汉字的产生与书法的性质》
5月21日晚19:00,美术与设计学院举行了“博爱美苑大讲坛”第二场线上讲座,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崔树强教授应邀以《汉字的产生与书法的性质》为题作了报告,吸引了校内外师生的广泛参与。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梁燕博士主持了此次讲座。
开讲前,梁燕博士对崔树强教授能应邀在线讲座表示了感谢,并对崔教授前期学术成果进行了介绍。
讲座中,崔树强教授跟大家分享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汉字的产生。从文字的起源、为什么要造字、如何造字、汉字的象形性、字与画的不同、六书、篆隶楷行草等十个方面进行了书法艺术史、学术史和思想史的阐释;二是书法的性质。对写字何以成为书法、从“字”到“写”的转变、书法的技术形式与文化精神、书法史的上限、书法美学、书法与中国文化精神、中西方不同的宇宙观等内容进行分析;三是关于当代大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和美育功用。包括书法的育人功能、书法与近百年中国民族精神、书法所处的当下历史机遇等内容。崔教授认为:书法在当代中国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大有可为,是美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传承好书法艺术,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以美育人、提高民族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间,崔教授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部分学生提问,还推荐了刘涛的《极简中国书法史》供大家学习参考。他还就自己正在编撰的《书法核心素养》一书的相关内容作了简短介绍。此次讲座再次激发了在场诸多专家学者、师生的学术热情,大家就相关论题展开了互动,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成效。
专家介绍:
崔树强,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主要从事中国书法的教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方向为书法美学、书法史论、中国美学史、中国艺术批评史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等多项。在研项目有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书法美学通史》(四卷本)。主要著作有:《气的思想与中国书法》、《中国艺术批评通史·清代卷》、《习书有法》、《笔走龙蛇:中国书法文化二十讲》、《黑白之间:中国书法审美文化》、《崔树强书学论集》、《中国书法气论10讲》、《中国书法观念10讲》、《写字:书法的基本》、《中国美学通史·清代卷》、《中国审美意识通史·明代卷》等十余部;在《中国书法》、《文艺理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曾多次参加国内重要学术论坛和书法展览。2019年9月在上海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等。
图文/崔海瑞 梁燕 审核/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