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语言文字在促进城乡交流、助力乡村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近日,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10名志愿者组成的“雨露绘乡筑梦团”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曲濑镇积极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搭建沟通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动能。
此次活动以“推普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通过实地调研、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三维联动,系统推进普通话在乡村地区的普及应用。为让后续推普工作更贴合当地实际需求,团队首先聚焦实地调研,以此为基础精准设计活动内容。志愿者们深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曲濑镇开展专项问卷调查,前期系统梳理乡村推普工作常见问题,科学设计涵盖普通话熟练程度、使用场景、互联网媒介影响等维度的调研问卷;随后分组深入集市、农户、学校,面向不同年龄段居民开展数据收集。通过细致走访与耐心引导,团队全面掌握了当地普通话普及的基本情况,为后续课堂教学与环境营造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
在调研基础上,团队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曲濑镇中心小学开展课堂教学环节,创新开设“红色推普课堂”,将红色文化传承与语言教育有机融合。志愿者们以文天祥、刘胡兰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及“一根灯芯”等红色故事为载体,用标准普通话生动讲述,在历史情境中融入普通话发音规范与表达技巧教学,引导乡村儿童在感悟革命精神的同时,提升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接受度与运用能力,让红色基因在规范语言的传播中代代相传。
同步推进的还有环境浸润工作。团队聚焦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志愿者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曲濑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墙面绘制推广普通话主题墙绘。墙绘作品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沟通无障碍,乡村更精彩”等宣传标语与乡村生活实景相结合,以直观生动的视觉呈现,将推普理念融入校园日常,潜移默化中营造“人人学普、处处用普”的浓厚氛围,使普通话成为校园文化中鲜活的组成部分。
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此次“雨露绘乡筑梦团”开展的推普实践活动,既是青年学子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具体体现。
展望未来,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深化调研成果,结合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曲濑镇的实际需求优化推普方案:一方面,将红色推普课堂延伸至乡村社区,带动村民共同参与;另一方面,探索“墙绘+新媒体”的宣传模式,让推普理念走出校园、融入乡村生活。我们期待以语言为纽带,联结更多青年力量,让普通话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催化剂”,助力乡村在产业振兴、文化传承、人才培育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贡献青春力量。(文/徐祥 林敏 戴梦颖 张诗怡 图/孙明楷 编辑/林敏 审核/林敏 薛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