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中蕴含的民族团结元素,响应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号召,7月3日至7日,美术与设计学院“运河行·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江苏扬州,开展了为期5天的调研考察活动。团队以“运河融光·民族同心”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形式,系统梳理了运河文化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
调研首日,实践团来到了扬州大运河博物馆进行观摩,在“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他们细辨回族商人铜秤砣与汉族商号账本等文物,对运河文化中的民族团结元素形成了初步认知,深入“因运而生”展厅后,他们拍摄记录了众多展品并与研究员交流了因运河而形成的民族交融现象,系统收集了多民族交融的史料。随后两天,他们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并进一步完善了调研提纲,为后续实地考察做准备。7月6日,团队前往三湾风景区,在河工碑与当地人口述中还原回汉工匠共治运河的历史场景。行程最后一日,实践团转至仙鹤寺,从明代船票、阿訇讲述中了解回族商人与汉族的商贸文化交融,随后走进菱塘回族乡民族文化宫,通过老照片、《河工日志》等史料,梳理回汉民族在运河支流治理中的合作历程。调研期间,团队每日复盘讨论,形成大量笔记并完成了多份问卷调研。基于成果,计划撰写调研报告、汇编图文集、制作微纪录片,并开发系列教学案例。
此次实践是美术与设计学院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博爱同心”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指导老师林敏介绍,团队后续将通过校内主题宣讲、融媒体平台推送等方式传播成果,并向博物馆提交优化建议。(文/吴仪 图/郝明宇 编辑/林敏 审核/朱思思 薛浩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