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设计学院成功举办2023“艺术治疗”与特殊儿童教育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薛皓洁发布时间:2023-11-16浏览次数:179

1111日上午,由美术与设计学院主办IACAET国际创造性艺术教育与治疗协会、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等进行学术支持的2023“艺术治疗”与特殊儿童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成功举办。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巧仙教授科研处处长陈蓓琴教授、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近300人出席现场活动,另有千名学者、学生在线观看。美术与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赵健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许巧仙副校长代表学校对诸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进行了简要介绍。许校长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残联八代会精神,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术支持单位代表、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程万里教授致辞他认为本会探讨了国内外艺术治疗和特殊儿童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是不断探索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分享经验、交流思想的重要契机。

在上午的专家主旨发言环节,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顾平教授基于“听障儿童”失聪的客观状况,讨论如何激活他们的“视觉认知”。以符号语言学、图像语言学、心理学等手段,分别从人类感知通道的差异选择、视觉认知的“图像”转向与“视觉思维”、从“符号”走向“图像”——听觉儿童认知教育的新发现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分析。认为以“图像”作为认知新媒介是听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有效媒介和手段,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聋人“自然手语”的先天性敏感也印证了从符号向图像视觉认知的可能性。进而强调从“符号”走向“图像”的认知理念转变,真正实现适用于听障儿童成长的综合路径。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陈兵教授以个案帮扶的方式讨论广师大对桂林市聋哑学校的支援工作,分享了在手语师资、必要的学习设备材料等方面的全面扶持经验。由此生发的帮扶模式可以进一步推广到特教事业中。日本立命馆大学吉沅洪教授以残障人士的手足为对象,展开生命线绘画法和半构造化访谈,采取修订版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明确了中日两国的健康手足在生命不同时间点的需求与服务期待的异同,倡导努力建构符合亚洲文化的健康手足生态系统援助模式。陈婷婷博士以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援助需求为主题。在开展半结构化访谈的同时,导入了非言语的心理投射法家庭动力绘画(Kinetic Family Drawings,K-F-D)。并从女性视角指出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亲子教育问题的平衡路径学者陈听听以艺术治疗(视觉)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和挑战为主题,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大家分享了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干预手段,以及跨学科合作及人才培养等论题。周宇博士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探索,分享了艺术治疗在现实发展中的挑战和对策并就人才培养模式和跨学科研究的趋势进行了汇报学者李颖分享了艺术治疗在国内的科普宣传推广、走出去请进来”等艺术治疗师资培养的系列闭环运营模式。并对艺术治疗场景、课程体系、评估流程等进行了讨论。学者郭海平以原生艺术创作中调动人的心理自愈潜能为主题,将研究对象从专业的治疗师为中心转向以特殊人群为中心。强调在环境保障、特殊人群客观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个体自我修复的潜能。

 

下午举行的圆桌会议论坛中,与会学者分别围绕“国际‘艺术治疗’学科前沿动态”、“艺术之于特殊儿童教育的方法、途径与实践”、“中国‘艺术治疗’现状及未来趋势”、“听障儿童艺术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四个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分别由彭琳、陈婷婷、黄一莉、陈璇主持。

在会议闭幕式上,圆桌会议各位主持人依次就研讨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赵健教授代表主办方致闭幕辞,他认为此次会议较好的凝聚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智慧,聚焦“艺术治疗”与特殊儿童教育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理念阐述、经验分享、问题交流,达成了预期的办会意旨,并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成效。

本次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闭幕。(文/崔海瑞 图/李超 陈玮 陈杨可妍 编辑/王乐华 审核/赵健 薛皓洁